资讯

在非洲蜿蜒的河流与湖泊旁,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威胁——血吸虫(Schistosoma spp.)正通过水体悄然侵袭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3年就将吡喹酮(Praziquantel)列为血吸虫病防控的核心药物,并推荐实施覆盖率达75%的大规模药物分发(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
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们受树叶结构的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生物塑料。他们的创新,LEAFF,通过利用纤维素纳米纤维提高强度,功能和可生物降解性,甚至优于传统塑料。它可以在室温下降解,可以印刷,并且可以抵抗空气和水,为可持续包装提供了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解决方案。
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例携带KCNJ10基因c.596G>A (p.Arg199Gln)杂合致病变异的16岁男性患者,该病例表现为非发作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拓展了KCNJ10单等位基因变异的表型谱。研究建议将KCNJ10纳入肌张力障碍研究基因panel,为离子通道异常导致运动障碍的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来自巴基斯坦的研究团队针对家族性乳腺癌 (BC)遗传检测缺口,采用14基因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 (HBOC)核心panel进行NGS测序。研究发现BRCA1/2占所有致病/可能致病 (P/LP)变异的93.2%,提出包含ATM等7个基因的性价比优先检测策略,将总体检出率提升至50.2%,为巴基斯坦精准肿瘤学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
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尺神经 (ulnar nerve)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成为上肢最易受损却又最难再生的神经。为攻克这一临床难题,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 (NHP)模型——这可是最接近人类上肢特征的实验系统!研究人员在 forearm 中段制造了4 cm的尺神经缺损,随后用腓肠神经 (sural nerve)进行自体移植 (n=3),并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追踪观察。
本研究针对可再生能源 (RES)并网导致火力发电厂运行效率下降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加州 (CAISO)和德州 (ERCOT)电力市场2018-2023年小时级运行数据,首次量化了太阳能和风能并网对火力发电厂碳排放强度 (CO2 El)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可再生能源可减少92.6% (加州)和91.1% (德州)的预期排放,但迫使火力机组在低容量因子 (Capacity ...
在一项重大科学进展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大脑与肠道相互作用的新方式,揭示了他们所描述的“神经生物感应”系统。这一此前未知的系统使大脑能够从肠道中的微生物那里即时接收信号。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由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Diego Bohórquez博士和M. Maya ...
意大利研究人员针对13-15岁青少年对香烟、电子烟 (e-cigs)和加热烟草制品 (HTPs)的易感性开展多区域调查,发现36.6%青少年易受电子烟影响,同伴吸烟 (OR=2.03)和广告暴露 (OR=1.67)是主要风险因素,而校园反烟教育 (OR=0.89)具保护作用,为制定靶向干预政策提供关键证据。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研究所的Francesca Santoro教授和Valeria Criscuolo博士领导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小组,与亚琛工业大学的同事——Daniele Leonori教授和初级教授Giovanni Maria Piccini(现为Modena和Reggio Emilia大学)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有机光电电化学晶体管(OPECTs)。
为解决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态的长期影响问题,法国INRAE研究团队通过47天微室实验,揭示了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对磺胺二甲嘧啶 (SMZ)的降解阈值效应。研究发现当SMZ暴露浓度>1000 μg·kg-1时,sadA基因丰度显著提升,SMZ矿化率超50%,同时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而Cyanobacteria受抑制。该研究为评估抗生素环境归趋提供了关键阈值参数。
本研究针对青少年饮食健康问题,创新性地采用数字生活实验室 (D-LLab)方法,结合Zep、Jamboard等数字工具,通过4周干预评估了该模式在多元文化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系统可用性评分 (SUS)达70.75,满意度8.45/10,完成率95.2%,证实了数字协同共创模式在校园健康促进中的实践价值,为跨文化青少年健康干预提供了新范式。
研究人员针对年轻人如何通过心理时间旅行调节时间感知和情绪体验的问题,开展了跨时间冥想 (intertemporal meditation)与正念冥想 (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对比研究。通过fNIRS技术发现,跨时间冥想能加速时间感知,诱发以平静为主的适应性情绪反应,并显著激活左侧DLPFC、aPFC等认知控制脑区。该研究为情绪调节和临终关怀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